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首页  中心概况  师资队伍  实验教学  仪器设备  实验管理  网络资源  社会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网络资源>>科普摄影展>>正文
科普摄影展

“科学与美”

“科技摄影与物理影像”课程师生作品 - 科普摄影展

水面的“多普勒效应”·宋洪晓
2024-12-03 14:34  


水面的“多普勒效应”·物理学院 宋洪晓


这张照片“水面的‘多普勒效应’”捕捉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瞬间,其中一只小鷿鷈在宁静的水面上划过,它激起的波纹以同心圆的形式向四周扩散,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一个物理现象,它描述了当波源和观察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所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发射的频率之间存在差异。


在日常生活中,多普勒效应最常见的例子是警车或救护车的警笛声。当这些车辆向你驶来时,你听到的声音频率会增高,而当它们远离你时,声音频率则降低。这是因为声波的波长被压缩或拉长,导致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


在这张照片中,虽然实际上并没有涉及频率的变化,但波纹的扩散模式却与多普勒效应中波的传播有着相似之处。当小鷿鷈在水中游动时,它激起的水波以波源为中心向各个方向传播,形成了一系列的波纹。这些波纹的扩散模式类似于声波或光波在多普勒效应中的传播方式,尽管它们并不涉及频率的变化,但这种视觉效果让人联想到了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的产生原理基于波的基本特性,即波的传播速度在特定介质中是恒定的。当波源和观察者相对静止时,波的频率和波长保持不变。但是,当波源和观察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波的波长会被压缩或拉长,导致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如果波源向观察者移动,波长被压缩,频率增高;如果波源远离观察者,波长被拉长,频率降低。


这张照片通过水面上的波纹,直观地展示了波的传播和扩散模式,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普勒效应,但它提供了一个美丽的自然现象,让我们能够直观地理解波在不同条件下的传播特性。


 “科技摄影与物理影像”课程简介 
 学习“科技摄影与物理影像”线上课程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