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首页  中心概况  师资队伍  实验教学  仪器设备  实验管理  网络资源  社会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网络资源>>科普摄影展>>正文
科普摄影展

“科学与美”

“科技摄影与物理影像”课程师生作品 - 科普摄影展

微距:水滴”显微镜·赵祖豪
2024-12-03 18:02  


 

微距:水滴”显微镜·22级赵祖豪


这张照片“微距:水滴‘显微镜’”捕捉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瞬间,其中一滴水珠滴落在手机屏幕上,由于水滴的曲率,它像一个放大镜一样,放大了屏幕的微观结构。通过这个水滴放大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手机屏幕是由无数的红绿蓝三原色像素点组成的。这种现象不仅展示了水滴的光学特性,也揭示了显示技术的基础——红绿蓝三原色原理。

在显示设备中,如液晶显示屏(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图像的显示是通过控制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的强度来实现的。每种颜色的像素点可以独立控制,通过不同比例的混合,可以产生数百万种不同的颜色,从而在屏幕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图像。

人眼对颜色的识别也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人眼的视网膜上有三种类型的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最为敏感。这些视锥细胞能够检测到不同波长的光,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大脑随后将这些信号解读为颜色。因此,当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以不同的比例混合时,我们的大脑就能感知到广泛的色彩范围。

水滴放大镜的效果是由于水滴的曲率造成的光线折射,这是光学中的一个基本现象。当光线从一个介质(如空气)进入另一个介质(如水)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折射。在这个过程中,水滴作为一个凸透镜,将光线汇聚,使得屏幕下方的像素点被放大,从而让我们能够用肉眼观察到平时难以察觉的微小结构。

这张照片不仅展示了水滴作为自然放大工具的奇妙效果,也让我们对现代显示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它也提醒我们人眼是如何通过红绿蓝三原色来感知世界的。


 “科技摄影与物理影像”课程简介 
 学习“科技摄影与物理影像”线上课程 
版权